嶺南文化
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(即語言認同文化)、百越文化(即固有的本土文化)、中原文化(即南遷的中原文化)、海外文化(即舶來的域外文化)四部分組成,其內涵豐富多彩,精彩紛呈,涵蓋嶺南建筑、嶺南園林、嶺南畫派、戲曲音樂、工藝美術、民俗節(jié)慶、宗教文化、飲食文化、語言文化、僑鄉(xiāng)文化等眾多內容。
從地域上,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、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,廣東文化又分為廣府文化、客家文化、潮汕文化、高涼文化、西江文化、雷州文化、南江文化。
嶺南建筑
鑊耳屋是廣府建筑的典型代表,是珠三角廣府村落建筑標識,鑊耳墻呈鍋耳形,講究對稱,既象征古代的官帽,取意前程遠大,又寓意“獨占鰲頭”,是古代官宦世家追求達觀顯赫的象征。開平碉樓、西關大屋也是廣府建筑代表。潮汕民居代表有下山虎、四點金和駟馬拖車。客家建筑有土樓、圍屋。畬族也有土樓建筑,潮州市饒平縣饒洋鎮(zhèn)藍屋畬族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畬族土樓——泰華樓。
嶺南園林
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。嶺南園林是中國傳統(tǒng)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,在現(xiàn)代園林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上,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:求實兼蓄,精巧秀麗。在建筑形式上,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:一是體型輕盈、通透、樸實,;二是裝修精美、華麗,大量運用木雕、磚雕、陶瓷、灰塑等民間工藝、門窗格扇、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,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,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,猶如一幅幅玲瓏剔透織綿。順德清暉園、佛山梁園、番禺余蔭山房、東莞可園并稱為嶺南四大名園。
嶺南美術
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(fā)展,人才輩出,風格獨特,技法紛呈,求新求變。20世紀初,在廣東產生了“嶺南畫派”,其創(chuàng)始人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,建立現(xiàn)代國畫為宗旨;以折衷中西,融會古今為途徑;以形種兼?zhèn)、雅俗共賞為審美標準;以兼工帶寫,彩墨并重為藝術手法。獨樹一幟,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。
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,品類繁多,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。如肇慶端硯;廣雕、廣式家具、廣彩、廣繡、佛山陶瓷、佛山木版年畫、佛山剪紙、金銀銅錫箔、染色紙、南獅獅頭、彩扎燈色;新會葵扇;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裝飾中的木雕、泥塑、灰塑、磚雕等,其中以端硯、粵繡、雕刻、陶瓷最具特色。潮汕有潮州木雕、潮繡、潮汕抽紗、潮州工藝瓷等工藝精品。其他還有雷州換鼓、雷州石狗等。
嶺南音樂
嶺南音樂文化由廣府音樂(廣東音樂)、潮州音樂、客家音樂(廣東漢樂)和少數(shù)民族音樂等主要音樂版塊整合而成。淵源深厚的地方性和兼采博取的開放性,使其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中華“國樂”象征之一。嶺南器樂從20世紀初開始輸出到世界各地。
嶺南古琴藝術是廣府文化的代表之一,南宋末年,隨著宋室的南遷,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,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(fā)展帶來極大的影響。在后來的幾百年中,嶺南琴學昌盛,琴人輩出。如明代南海大瀝人鄺露、明代新會人陳白沙、明代南海沙貝人陳子升、陳子壯等。
嶺南戲樂包括粵劇、潮劇、廣東漢劇、雷劇、正字戲、西秦戲、白字戲等劇種。嶺南舞樂精彩紛呈,如佛山獅舞樂,承載著中國南方武術之精髓;揭陽英歌舞樂,演繹著華夏“仁義禮智信”之精華;瑤族長鼓舞樂,傳遞著中華民族“盤古開天地”之恢宏氣勢。廣東地區(qū)山歌分布在粵北的壯族地區(qū)、瑤族地區(qū);粵東潮州地區(qū)的畬族山歌。
信仰文化
珠三角地區(qū)盛行北帝崇拜、南海神崇拜,有眾多北帝祠廟和洪圣王廟(即南海神廟)。粵東地區(qū)的畬族人民、客家人、潮汕地區(qū)盛行三山國王信仰,潮汕地區(qū)還盛行媽祖文化;浳鞯貐^(qū)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廟遍及茂名、雷州半島,僅高州境內就有冼太廟200多座。西江流域地區(qū)盛行龍母文化,有眾多龍母廟。
民俗節(jié)慶
廣東省部分民俗慶典活動:醒獅、佛山行通濟、佛山秋色、七夕貢案、潮州大鑼鼓、英歌、燒塔、燒龍、龍舟、飄色、粵西年例、佛山北帝誕廟會、廣州波羅誕廟會、盤古王民俗文化節(jié)、人龍舞、儺舞等等。
語言文化
廣東省的語言復雜多樣。境內主要分布著粵、客、閩三大漢語方言,此外,在珠三角之外的偏遠地區(qū)還分布著粵北土話、畬話、官話等。除漢語方言外,省內還有瑤語、壯語、畬語、標話等世居的少數(shù)民族語言。
特產美食
粵菜,即廣東地方風味菜,是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,包括廣州菜(也稱廣府菜)、潮州菜(也稱潮汕菜)、東江菜(也稱客家菜)、高涼菜、湛江菜。 |